提到经济纠纷,很多人都能大概明白这是关于“钱”之类的纠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些与金钱相关的矛盾以及纠纷,常见的有借钱不还,很多时候,被借钱的人百般乞求借钱人还钱,甚至有的人和亲人或者亲生父母之间因经济发生争吵以及矛盾的实例数不胜数。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比较关心经济纠纷报警立案标准,在此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下具体的内容详情,供大家参考!
经济纠纷报警立案标准:
1.有明确的犯罪事实: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才会考虑立案。这要求经济纠纷中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而非仅仅是民事纠纷。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公安机关认为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将不予立案。
3.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经济纠纷的犯罪行为必须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否则公安机关无法立案。
根据不同的犯罪行为,会有不同的金额或其他标准。例如,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5000元以上的,将被立案追诉。另外,如果是单位行贿,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也应予立案追诉。
法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该条规定了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此外,《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也规定了公安机关在接受案件后,如何根据犯罪事实和管辖范围决定是否立案。
要知道,一般来讲,经济纠纷通常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如果仅仅是合同违约、债务纠纷等,公安机关一般不会直接介入。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经济纠纷。如果经济纠纷涉及犯罪行为,如诈骗、职务侵占等,则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说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了相关的经济纠纷,建议保留证据,采取合法合理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